江苏科技大学港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陈淑媛发布时间:2019-03-22浏览次数:996

江苏科技大学港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 简本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兼备自主学习、外语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交通、水利、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能够合理进行职业规划,主动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

2. 遵守法律法规,熟悉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能够正确运用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和风险管控知识,社会责任感强;

3. 具有良好沟通和国际交流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融入团队开展工程实践与创新工作;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分析并解决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5. 坚持终身学习,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获取知识,不断提升能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外国语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制图、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专业工程问题;

2)掌握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专业工程问题;

3)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专业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能够识别并提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

2)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表达并呈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3)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工程问题的技术要点,将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于分析复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1)能够根据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并清晰地描述设计任务;

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施工出满足符合项目需求的项目成果,并能够对设计/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3)能够通过力学简化、数学建模或数值求解等进行设计、计算、分析;

4)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优选出最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5)能够用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施工成果。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实验设计、数值模拟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能够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相关的力学行为和特性进行理论研究;

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中的典型专业工程项目或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方案及计算模型;

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或数值模拟,并处理数据;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数值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适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并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报,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了解相关专业软件。

1)掌握常用办公软件,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了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性能计算及设计、管理等相关软件,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常用的工程工具、检测仪表等操作规程;

2)能够针对具体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文献检索,能选择使用适当的现代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报,并能理解所用工具的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具有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理解它们对专业工程项目的要求和从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2)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项目和复杂专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具有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相关的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理解它们对专业工程项目的要求;

2)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合理评价专业工程项目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2)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恪守专业使命。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具备个人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10. 沟通:能够针对复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包括绘制图纸、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一种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针对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中所形成的解决方案,与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绘制图纸、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

2)具备一种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掌握相关的工程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了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相关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经济和管理因素,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项目实施及工程管理能力。

1)掌握相关的工程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了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相关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

2)能够在专业工程实践中学习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项目实施及工程管理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能够正确认识不断探索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更新。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土木与水利工程

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河流与海岸动力学、港口工程学、航道工程与渠化工程学、海岸工程学。

专业核心课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河流动力学、港口工程学、航道工程与渠化工程学、海岸工程学。

双语教学课程:港口规划与布置。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水利工程制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工钢结构、港口工程学、航道工程与渠化工程学、海岸工程学、水运工程施工技术、水运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港航综合实验

四、标准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要求的最低学分(175学分),经德、智、体等方面审查合格,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满足《江苏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统计

1. 按课程模块统计

统计项目

课程类别

要求修学学分

占总要求学分的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58.5

33.4%

936

选修

14

8.0%

224

小计

72.5

41.4%

1160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30

17.2%

480

选修

3

1.7%

48

小计

33

18.9%

528

专业课程

必修

19

10.8%

304

选修

8.5

4.9%

136

小计

27.5

15.7%

440

133

76.0%

2128

集中实践性环节

(含不以周安排的独立实验)

必修

36

20.6%


第二课堂

选修

6

3.4%

6 w

175

100.0%


注:必修课共计要求修满143.5学分,选修课共计要求修满31.5学分。

2. 按课程类型统计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共计3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1%

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类课程共计60.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6%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共计3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0.6%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共计31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7%

第二课堂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

其他11.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6%

六、教学计划课程安排

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表(见附表)

  

  

  

  

七、教学计划中学期教学周及学分分布

教学计划中学期周分配统计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1

2

3

4

5

6

7

8

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上机及不以周安排的实验、实训)

16w

17w

18w

16w

16w

14w

15w

0w

112w

以周安排的集中实践性环节

课程设计

  

2w

  

  

3w

4w

4w

  

13w

军事技能训练

3w

  

  

  

  

  

  

  

3w

工程力学实验

  

  

  

1w

  

  

  

  

1w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VC++)

  

  

1w

  

  

  

  

  

1w

测量实习

  

  

  

2w


  

  

  

2w

专业实习

  

  

  

  

  

1w


2w

3w

毕业设计

  

  

  

  

  

  

  

14w

14w

考试 / 毕业教育

1w

1w

1w

1w

1w

1w

1w

2w

9w

学期周数总计

20w

20w

20w

20w

20w

20w

20w

18w

158w


教学计划中学期学分分配表

教学环节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合计

1

2

3

4

5

6

7

8

理论教学

(含课内实验、上机、实践)

23.5

25.3

21

16.3

20.0

18.7

14.0

0.2

139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2.0

2.3

1.0

3.3

3.0

5.2

4.0

15.2

36

25.5

27.6

22.0

19.6

23.0

23. 9

18.0

15.4

175

注:1. 通识教育公选课14学分和第二课堂6学分在1-6学期按3学分、第7学期按2学分计入,分别计入“理论教学”中。

2. 其他模块选修课以“当学期该模块开设选修课合计学分×(该模块要求选修最低学分/该模块所有开设课程总计学分)”进行折算后计入当学期“理论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