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碗水,一眼就能看到底” 《64岁教授重症病床上宣誓入党》后续 家人讲述景荣春日常生活点滴事

发布者:夏志平发布时间:2023-09-13浏览次数:233

 “他就像一碗水,一眼就能看到底”

64岁教授重症病床上宣誓入党》后续 家人讲述景荣春日常生活点滴事

作者:笪伟 单位: 出处:京江晚报  浏览次数:2395 发布时间:2010-06-23

  江科大职工宿舍区,成片的栀子花正在绽放,远近都是清甜的香。景荣春教授的家就在这里,位于一幢普通的公寓楼的四楼。昨天上午,在景教授的家里,他的妻子王阿娣、从美国赶回来看望父亲的大儿子景国华,如今也在江科大任教的小儿子景国良,向记者说起了景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

  他就像一碗水

  “他这个人啊,就像一碗水,一眼就能看到底。”王阿娣向记者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同是丹阳老乡,同在丹阳延陵中学读书。毕业考试时,景荣春是男生中的第一名,王阿娣是女生中的第一名。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分配在陕西飞机制造厂工作。1982年,两人调进江科大前身镇江船舶学院任教。

  王阿娣对记者说,景荣春出生在丹阳延陵一户普通的农家,两岁时父亲不幸离他而去,母亲贡金英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景荣春从懂事起,就成为家里的好帮手,每天放学后割草、喂牛。他家离学校有3公里,每天天刚亮就得起床,上学还要路过好几座坟茔。景荣春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人,老师们都十分喜欢他这个“小不点”。有时班主任看他没有带饭,就让他中午与老师一块吃,而倔强的景荣春常选择躲在学校附近的桥下,挨过饥肠辘辘的午饭时间。虽然经常吃不饱,可每学期末,景荣春总能捧回一张张奖状。

  “景荣春打小脾气就很直,他有什么想法会立刻说出来。”王阿娣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炮兵出身的初中数学老师,上课时常出错。靠自学把书摸透的景荣春每次都能发现,经常举手站起来给予纠正。次数多了,这位老师自知愧疚,主动提出离开学校。当时,景荣春只是觉得学知识不能马虎,教知识更应如此。后来每每说到此事,“他感觉很内疚,还流过几次眼泪,连说‘希望这位老师给予原谅’。”

  “在文革期间,有个同事十几岁的儿子参与打架斗殴被关了起来。家里人都纷纷与这个孩子划清界限,连他的母亲都不肯送饭。景荣春得知后,让我做好了饭菜,他给送到关孩子的地方去。他说,孩子总是孩子,犯了错,可以教育,可饭还是要吃的。”王阿娣至今记得这件事情:“说实在的,当时全家人都替他捏了把汗,毕竟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可他一点也不怕。”

  “景荣春打过几次入党申请,两次是在文革时期,还有一次是在出国前。那时,很多专家教授出国后都没有再回来。”王阿娣说,由于这些特定的历史原因,虽然景荣春数次申请都没有通过,可他对党一直忠贞不渝。在病床上,景荣春还想着再向组织提出申请,他一直说:“我为自己不是个共产党人而感到自卑。”直到终于完成了心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他就让我帮他把党费交到组织手上。”

  父亲是个感恩的人

  上课时,景荣春喜欢坐在第一排,对老师所讲的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得十分仔细,课本中的每张流程图他都会,随便老师讲第几个实验,当场拿出纸就能画出来,老师们都十分惊讶。1964年,景荣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在清华,第一次他就领到了39元的助学金。作为一名贫困的学生,景荣春靠国家的全额助学金完成了六年的大学学业。他的大儿子景国华说,“父亲不止一次和我们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一个放牛娃出身,国家花费大量成本培养我,每一点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我惟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教书,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国家。”

  “父亲是个感恩的人。谁对他有滴水之恩,他必以涌泉相报。”景国华说,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经常要出差,那时自己和弟弟都还小,母亲一个人家务忙不过来,这时会有一些好心的邻居、同事前来帮忙。等父亲出差回来,了解到这些情况,总会带上大包的礼物上门感谢。

  在陕西工作时,有个家住汉中的同事曾经帮过景荣春家里一个小忙。景国华说,“2008年汶川地震,父亲想到这人家里可能也遭了灾,就千方百计联系上了他,刚联系上的时候,这个人都不太记得父亲了,可父亲仍执意给他寄去了2000元。”

  景荣春生病后,单位一些同事和朋友前来看望,有的送上一些慰问金,“他总是让我记下来,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还给人家。”王阿娣说,诊断出患有肺癌晚期,去上海手术前,景荣春向学校借了10万元。从上海手术完回来后,他就一直惦记着还钱。在今年住进ICU病房前,景荣春去学校还钱,学校负责人对他说:“别着急还啊,你马上住院还得花钱的。”景荣春执意不肯,他把10万元交到学校负责人手上说:“在我困难的时候,学校帮了我,我已经很感谢了。还了钱,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他硬是将自己累垮的

  景荣春获奖无数,证书足有厚厚的一大摞。然而在儿子的记忆中,却从没有见过父亲主动亮出过获奖证书。父亲在自己的记忆里,就是房间一抹不灭的灯光和伏案的身影。“他一天到晚总是写呀算呀,就坐在那个椅子上,保持那样的姿势,一坐就是一天。”他的小儿子景国良说。

  为了做好一道题,景荣春常常投入进去就忘了吃饭,都是儿子跑到办公室喊他回家。景国良说:“那时的我虽然年幼,但也知道动脑筋劝爸爸了,我对他说,反正您忙到下午一两点还是要回去吃午饭,还不如趁热把饭吃好了再回来工作呢。”可说归说,父亲依然故我。最让景国良心痛的是,每天晚上,父亲办公桌前的灯经常是亮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一个星期至少有四天,他都要拖到这么迟才休息,一早还要赶去上课,他的身体硬是给自己累垮的”。景荣春生病之后,已经通过托福考试,准备出国留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儿子景国良毅然放弃了出国机会,帮着照料父亲的起居生活。

  自得病后,家人希望他能多休息,工作适量而行。可他想法恰恰相反,“如果再不抓紧干,我就更没有时间了。”有一次,景荣春答应了一个学生做考研力学辅导,出门的时候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拿起伞就冲了出去。家人考虑到他身体不好,路上又滑,叫住他不让去,让他打个电话重约时间。他却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大雨中。后来,家人拗不过他,也任由他了。偶尔,有学生带着小礼物上门答谢,此时景教授必然一改平常的和蔼,严肃地拦在门口:“问问题可以,礼物绝对不能进门。”

  景教授的家人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合作,“清贫”早已不是教授的代名词。可景荣春一身素衣,偶尔穿着磨出洞的汗衫出门,与教授形象相去甚远,有时走在街上还被人错认为民工。可他照例我行我素,大大咧咧。身患重症,还用生命的执著坚守着“教坛”,这种不朽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对他的学生,对他的家人,也是一笔永远的“财富”。

《京江晚报》2010623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