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是江苏科技大学的传统和特色学院之一,历经9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船舶、海洋”特色,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等战略需求,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船舶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目前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3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11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5位,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6位,该学科主力支撑的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力学”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为1537人。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建设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国唯一获批该专业改革试点高校)、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且在全校率先两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海洋工程与技术和工程力学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性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海工装备设计研发、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关键技术等特色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绿色、智能”技术发展,面向“极地、深海”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10余项,主持承担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65项,总到款经费2.8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
学院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主持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研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院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正高职称25人,副高职称46人,专任教师博士比82.1%。拥有国际船舶结构大会ISSC委员3人、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指委副主任和委员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 1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7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中科协“青年托举人才”获得者3人;拥有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
学院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计划,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等4所国际知名船舶高校签订国际交流协议;聘请葡萄牙里斯本大学Soares等10位国际知名学者讲授专业课,充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和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级平台3个,“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13个。实验中心共有实验用房10000余平方米,设备总数2700余台/套/件,设备总资产9000余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0余台/套/件)5000余万元。拥有MTS系统公司生产的结构疲劳试验系统、大型结构试验平台、船模拖曳水池、风浪流综合试验池、波浪水槽等重型实验设施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各类软件系统,高性能工作站等。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对标一流学科,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高峰学科建设,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奋力建设“团结、拼搏、和谐、奉献”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注:主要数据截止更新日期为2024年12月)